![](http://shuichan.biz.style.b2b.biz/common/images/login_btn.gif)
[全部术语] [水产术语]
术语内容
- 格氏兔头鲀
- 产地及产期:
日本的北海道至九州,以及我国沿岸地区均有分布。其肉质大多无毒,但南海产的黑腮兔头纯有毒,需要注意。每年的秋冬季为渔获期。
介绍:
体形细长,纯科鱼类中属游泳能力强者。体背头部至胸鳍上方区域有细小的刺突起。尾鳍后缘稍呈圆形突出。背部青黑色,腹部白色。体长30~35厘米。
- 深水瓣鼻鲀
- 产地及产期:
广泛分布于东海、南海、新西兰、澳大利亚的东部和南非沿岸海域,日本伊豆半岛以南海区亦可见。它不同于同属鱼类,它栖息在100~400米较深的海域。
介绍:
体色暗青黑色,白点布满全身,但鳍上白点很少。体长35厘米左右。一般认为卵巢和肝脏中有毒。毒素详情不明,故不适宜食用。
- 惠氏兔头鲀
- 产地及产期:
分布于日本的北海道一九州沿岸及我国沿岸。肉质无毒(南海产的有毒)。
介绍:
与黑腮兔头纯同属。区别在于体高稍低,尾鳍后缘弧度向内弯曲,体背面的棘刺分布在头至胸鳍的上方,体色较淡。(格氏兔头纯体稍高,尾鳍后缘弧度向外弯曲,背面的棘刺分布近背鳍,体色偏黑。)体长一般35厘米。
- 六斑刺鲀
- 产地及产期:
分布于世界暖水性海域。在日本轻津海峡以南的日本海,相模湾以南的太平洋沿岸可见。
介绍:
体表的刺可动,此特点区别于其他的刺纯。平时横伏的刺,一旦面临危险,会鼓起身体,竖起刺,威吓敌者。背部黑褐色,腹部白色,有斑点。全长20厘米。
- 黑鮟鱇
- 产地及产期:
我国产于渤海、黄海及东海北部,属近海暖水性底层鱼类,多栖息水深30~40米、海藻丛生的岩礁地带及泥沙底质海区。行动缓慢,常潜伏海底,以背鳍棘顶端的皮质穗诱捕小鱼为食。产卵期4~6月,产卵场通常在海湾附近。因无集群习性,故渔期不明显。
介绍:
体平扁,头大,圆盘状。躯干部粗短,呈圆锥形。眼小,位于头顶。口宽大,下颌突出,上下颌有锐齿3排以上,上颌牙较短,倒伏。腮孔大,位于胸鳍基部的腹面,腮3个,完整,腮丝发达,无鳃耙。体光滑柔软无鳞,头四周和体侧有分枝状皮质触手。第一鳍棘位于吻端,棘的尖端有工个皮穗状突起。体背部呈黑褐色,腹面灰白色。体长40~60厘米,体重300~800克。
- 花鳍海猪鱼
- 产地及产期:
以虾蟹小鱼和海藻为食。产卵期6~11月。栖息在浅海砂石底, 白天活动,傍晚潜伏于砂石中。朝鲜半岛和东海有分布。
介绍:
颜色鲜艳多彩。背鳍棘9根。尾鳍后缘稍突出呈弧形。多数由雌性变为雄性,体色也随之转变。雌性整体多红色,体侧有褐色纵带。雄性多绿色,胸鳍上方有黑色斑块。体长13~15厘米。
- 裸胸鮋
- 头部无鳞,有很多皮瓣,且大而多刺。胸鳍基部亦有一块皮瓣。胸鳍和腹鳍的前方无鳞。尾鳍后缘呈弧形突出。鱼体为红色,表面有不规则的暗色斑块。各鳍上散布着很多小黑点。背鳍有12根棘刺。长达35~38厘米。
- 细条天竺鱼
- 产地及产期:
我国产于东海和南海。栖息在海湾内100米以浅的砂泥质海域。
介绍:
体灰褐色,体侧有8~12条暗色横线。体长4~6厘米。体型小,多刺,耳石大,很少食用。
- 大帆鸳鸯
- 学名:Opistognathus aurifrons 中文名:香港叫美国大帆古b或大帆鸳鸯。 地域:分部于大西洋珊瑚区海域,杂食性,体长最大13公分,适合珊瑚缸或岩礁厚沙床饲养。
- 太后
- 学名:Holacanthus ciliaris 中文名:太后 地域:分布于西太平洋珊瑚区,巴西至美国佛罗里达州。杂食性,体长最大40公分,水质要求高。
- 汤臣
- 学名:Holacanthus townsendi 中文名:汤臣 地域:分布于加勒比海珊瑚区,杂食性,体长最大45公分。
- 西非仙
- 学名:Holacanthus africanus 中文名:西非仙 地域:分布于西太平洋 珊瑚区,杂食性,体长最大45公分,水质要求高,适合珊瑚缸。
- 珍珠龙
- 学名:Anampses meleagrides 中文名:珍珠龙 地域:分佈於印度洋及太平洋珊瑚区,杂食性,体长最大15公分。
- 底栖短桨蟹
- 底栖短桨蟹 Thalamita prymna 梭子蟹科
栖息於珊瑚礁或岩礁浅水中,是潮间带常见种。全身背面颜色主要为墨绿色,因此出现在绿色海藻之间活动时,就有绝佳的保护色。梭子蟹科的种类最後一对步脚特化为又扁又圆,适合划水游泳,所以这一类的螃蟹又被称为游泳蟹。
- 光手酋妇蟹
- 光手酋妇蟹 Eriphia sebana 酋妇蟹科
光手酋妇蟹因一对粗壮的螯脚表面光滑而得到「光手」这个名字,是珊瑚礁潮间带的常见种,左右螯脚的钳指形态构造不同,右钳指通常较粗大,在可动指基部还长著像臼齿状的突出构造,是夹破贝壳的有力工具。红色的眼睛,叫人看过都会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