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网 - 水产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水产养殖 | 水产养殖 | 资源捕捞 | 水产加工 | 鱼病鱼药 | 渔业设备 | 市场商贸 | 营养饲料 | 渔业管理 | 渔业信息化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水产术语术语
水产术语术语
[全部术语] [水产术语]

术语内容
大口鲶
南方大口鲶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效益高、病害少、耐低温等优点,是适合我省推广养殖的名优鱼类品种。
  1、生活习性
  南方大口鲶属温水性鱼类,生存适宜水温为0~38℃,生长适宜水温12~30℃,最适宜生长水温25~28℃。水中溶氧3毫克/升以上时,南方大口鲶生长正常;水中溶氧低于2毫克/升时,开始出现浮头;水中溶氧低于1毫克/升时,将导致死亡。南方大口鲶属底层鱼类,白天大多成群潜伏在池底,夜间分散出来活动。南方大口鲶性情温顺,不善跳跃,不钻泥,容易捕捞。
  2、食性
  南方大口鲶属肉食性鱼类,主要吃鱼、虾、水生昆虫、底栖生物等,能吃相当于自身体长三分之一的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也吃动物内脏和畜禽加工下脚料,如鸡肠子,猪肺等。经过驯化,也食蛋白质含量40以上的颗粒饲料。
  3、生长
  南方大口鲶生长较快,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当年繁殖的鱼苗当年即可长到500~750克,第二年可长到1500~2000克,第三年可长到3000~4000克。
  4、繁殖
  在自然水域,南方大口鲶4龄开始性成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3龄就开始性成熟。在我省则需到6月份。产卵水温18~28℃,最适宜产卵水温22~25℃。卵为沉性卵,油黄色,扁球形,具有较弱的粘性。
泥鳅
体细长,前端稍圆,后端侧扁。吻突出,眼小;口小,下位,呈马蹄形。唇软而发达,具有细皱纹和小突起。头部无细鳞;体鳞极细小,埋于皮下,侧线鳞150个左右;体表粘液丰富。背鳍无硬刺,起点在腹鳍起点上方稍前;尾鳍圆形,尾柄上、下方有窄扁的皮褶棱起。体灰黑,并杂有许多黑色小斑点,体色常因生活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
河豚
河豚鱼又名气泡鱼,俗称:河鱼豚、挺巴鱼 学名:Fugn rubripes T&S(红鳍东方鲀)Fugupssedommus Chu(假晴东方鲀)Fugu obscurus Abe(暗纹东方鲀), 属鲀形目,鲀亚目,鲀科,是暖水性海洋底栖鱼类,在我国各大海区都有分布,个别品种也进入江河产卵繁殖。河豚鱼的品种很多,常见的品种也有数十种。
  河豚鱼特征是:身体浑圆,头胸部大腹尾部小;背上有鲜艳的斑纹或色彩,体表无鳞,光滑或有细刺,有明显的门牙上下各两枚;在不利环境下腹部能膨气。
  几乎所有种类的河豚都含河豚毒素(TTX),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的性腺、肝脏、脾脏、眼睛、皮肤、血液等部位,卵巢和肝脏有剧毒,其次为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精巢和肉多为弱毒或无毒。在熟制河豚时,一定要严格细心地除去河豚的内脏、眼睛,剔去鱼腮,剥去鱼皮,去净筋血,用清水反复洗净。河豚鱼肉质特别细嫩,味美,营养丰富。它的药用价植很高,从其肝脏、卵巢的毒素中,可提练出河豚素、河豚酸、河豚巢素等名贵药材。
  河豚毒素比较稳定,不易用盐腌、日晒、一般加热烧煮等方法消除。渔民们加工处理前先去除内脏、皮、头等含毒部位,洗净血污,或长时间烹煮、或腌制食用。如果一个环节操作不细致,毒素会很快发作,且一般无法抢救。
  在中国,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国家明文规定不准饭店供应河豚鱼。而在日本吃河豚则有着悠久的历史,几乎成为其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河豚鱼加工是十分严格的,一名合格的河豚厨师至少要接受两年的严格培训,考试合格以后才能领取执照开张营业。每条河豚的加工去毒需要经过30道工序,一个熟练厨师也要花20分钟才能完成。河豚一般是养在池里的,吃之前用网兜将河豚网出来,用小刀割去鱼鳍,切除鱼嘴,挖除鱼眼,剥去鱼皮,接着剖开鱼肚取出鱼肠、肝脏、卵巢和肾等含剧毒的内脏,再把河豚的肉一小块一小块的放进清水中将上面的毒汁漂洗干净。洗净后的鱼块洁白如玉,晶莹剔透。接着,将其切成像纸一样薄的片,再将这些鱼片摆成菊花或仙鹤一样的图样。吃的时候夹起鱼片蘸着碟子里的酱油和辣椒放进嘴里慢慢地咀嚼。吃完鱼片后,再喝上一碗河豚鱼汤,真是爽心可口。
  对河豚鱼中毒患者尚无特效的解救药物。
胭脂鱼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属鲤形目,亚口鱼科,胭脂鱼属。俗称:火烧鳊、黄排、木叶盘、红鱼、紫鳊、燕雀鱼、血排、粉排。英文名:Chinese sucker 。
  分布:长江、金沙江等地。
  生境:生活在湖泊、河流中,幼体与成体,形态各异,生境及生物学习性不尽相同,幼鱼喜集群于水流较缓的砾石间,多活动于水体上层,亚成体则在中下层,成体喜在江河的敞水区,其行动迅速敏捷。
  捕食与食物:主食无脊椎动物和昆虫幼虫,也吃水底的有机物质,还常在水底砾石上吸食附着的硅藻及植物碎片。
  识别特征与习性:体高而侧扁,呈斜方形,头尖而短小,口小,唇肥厚向外翻呈吸盘状,背鳍高而长,成鱼体侧中轴有1条胭脂红色的宽纵纹,雄鱼的颜色鲜艳,雌鱼颜色暗淡。此鱼一般在水质清新,含氧量高,水位及水温较稳定的急流浅滩中繁殖,3-4月产卵。卵浅黄色,粘性,粘附在水底砾石或水藻上,在16-18℃。的适宜水温下7-8天可孵出幼鱼。胭脂鱼具有体型大,生长快,肉厚,味美等特点。该鱼性情温顺,生命力强,食性广泛是养殖业中的理想对象,幼体是很好的观赏鱼。
  濒危等级:易危。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
圆田螺
产地及产期:
  广泛分布于各地淡水湖泊、水库、稻田、池塘和沟渠等处。一年四季均有生产。
  介绍:
  贝壳大,薄而坚.壳高5厘米,宽4厘米,呈卵圆形。螺旋部短而宽,螺层6-7层。壳表面、绿褐色或黄褐色。壳口卵圆形,周围具黑色框边边。厣角质。
边尾平鮋
产地及产期:
  以贝壳类为食。胎生,4~6月产小鱼。群集于浅海区岩礁石间生活。
  介绍:
  头顶无棘,吻部及下颚周围无鳞,体侧无大的斑纹。幼鱼时鳞上有淡色斑点,成鱼后斑点消失。体长25厘米。
高体大鳞鲆
产地及产期:
  分布于日本海以南太平洋沿岸,我国产于东海。栖息在30米水深的海底泥沙地。
  介绍:
  体椭圆形,淡褐色。体长约10厘米,为小型鲆科鱼类。鳞片大,不易脱落。
半滑舌鳎
产地及产期:
  属暖温性底层鱼类。栖息于砂泥底质海区。随季节变化在近岸浅水和离岸深水之间移动。个体生长快,2龄和3龄鱼体长分别为24~30厘米和30~40厘米。
  介绍:
  体延长,呈舌状。头眼甚小,口小,口裂半月形。鳞小,有眼侧被栉鳞,无眼侧为圆鳞。有眼侧有3条侧线,无眼侧无侧线。有眼侧褐色,无眼侧白色。
日本须鳎
产地及产期:
  栖息在水深20~65米的沿岸浅海和海湾水域的泥沙底部。每年5~9月为产卵期。
  介绍:
  体延长,呈舌状。口小,有眼侧唇边有须状物。无眼侧周边的鳍为黑色。
焦氏舌鳎
产地及产期:
  我国产于黄海至南海。生活在水深20~70米的砂泥底。食多毛类、虾、蟹和小型贝壳类。2年长成工5厘米,成熟。产卵期为每年的7~9月。
  介绍:
  眼小,生于体的左侧。体呈长椭圆形,有眼侧赤红色。有眼侧有3条 侧线,无眼侧无侧线。无胸鳍。口小,弯曲。体长25厘米。
多刺腔吻鳕
产地及产期:
  我国产于东海。栖息在150米水深海底。以鱼、虾、蟹和多毛类为食。产卵期为春季。
  介绍:
  头大,身体细长,尾巴尖细。吻长,前端尖利。吻表皮薄,半透明状。眼下侧骨头突起。全长达40厘米。
青点鹦嘴鱼
产地及产期: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热带海域。成鱼大部分独游于接近珊瑚礁的沙地。幼鱼大都成群在珊瑚礁和海藻丛中觅食。
  介绍:
  幼鱼和雌鱼全身棕色,体侧有5~6条蓝色横带。雄鱼全身青色,鳞片前缘淡棕色。背鳍、臀鳍和尾鳍皆具蓝色条纹。尾截形。体长可达80厘米。
断线舌鳎
产地及产期:
  我国产于南海。产卵期为每年7~11月。食小型甲壳类和多毛类。体 长18厘米,长至60厘米左右成熟。
  介绍:
  体延长,呈长椭圆形。两眼靠近且小。吻前缘钝圆。U向下开裂,口 角位于下眼中央。鳞易脱落,两侧有硬的栉鳞。有眼侧有中轴线及腹缘和背缘侧线3根,无眼侧无明显侧线。有眼侧黄褐色。
丝背细鳞鲀
产地及产期:
  我国产于东海。栖息于沿岸礁石间。以海底沙蚕和小蟹为食。体侧花纹随环境和鱼的情绪而变化。
  介绍:
  体呈菱形状,侧扁,体长20厘米左右。第一鳍呈刺状,位于眼睛后上部。皮硬,体被绒毛状鱼鳞。
单角革鲀
产地及产期:
  栖息水深200米以上的海区,集群性强。眼睛上方的第l背鳍棘易断。属外海型暖温性近底层鱼类。
  介绍:
  体侧扁,呈长椭圆形,与马面相似。一般体长达40厘米。头短口小。眼小位高,近背缘。腮孔小,位于眼下方。鳞细小,绒毛状。体呈蓝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