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网 - 水产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水产养殖 | 水产养殖 | 资源捕捞 | 水产加工 | 鱼病鱼药 | 渔业设备 | 市场商贸 | 营养饲料 | 渔业管理 | 渔业信息化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渔业设备 > 日本同意中国独立检测换取水产解禁,但市场已经被他国占领,怎么回事?
U.biz | 商业搜索

日本同意中国独立检测换取水产解禁,但市场已经被他国占领,怎么回事?

信息来源:shuichan.biz   时间: 2025-02-15  浏览次数:69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2024年9月20日,中日双方在经过长达一年的拉锯谈判后,终于就福岛核电站核污水排海事宜达成共识:日方选择让步,同意我国相关机构前往日本进行独立检测。

  作为回报,我国则同意基于检测结果,对合格的日本水产品进行解禁。

  日本最终做出的重大让步,证明了我国去年对日本实施的水产品禁令发挥了关键作用,这才迫使原本傲慢的日本人重回谈判桌并满足我国的要求。

  但令日本人没想到的是,他们做出巨大妥协才换回的解禁令,或许并没有想象中的效果。

  因为在过去一年间,中国的水产品进口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日水产品禁令始末

  从人类打开核能源的潘多拉魔盒后,清洁、高效能的核能就成了许多资源贫瘠国家的宠儿,国土狭小而人口众多且油气资源极度匮乏的日本,便是其中的一员。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显示,日本目前运营着54座商业核电站,是全球仅次于美国和法国的第三大核电大国。

  可凡事皆有利弊,核能在带给人类清洁高效的新能源之时,核物质巨大的核辐射危害,也成了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重大隐患。

  核污染的灾难,最早发生在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并最终落在了日本人的头上。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地区发生了里氏9.0级的特大地震。

  该地震不仅给当地的核电站造成了巨大的建筑毁伤,其引发的高达15米的特大海啸还直接袭击了核电站内的6个反应堆,拉开了灾难的序幕。

  其实,截至此时,这场由天灾引发的核事故仍然在可控范围内,仅是一场3级事故,但日本人随后一系列愚蠢且不负责任的操作,最终让事情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在灾难发生后,福岛核电站的内部应急系统开始发挥作用,其备用的蓄电池组在柴油发电机组报废的情况下,仍可维持反应堆8个小时的运转。

  换言之,只要日本方面能在8个小时内采取紧急行动,修复核反应堆的供电系统,那么此次事故便得以解决。

  可迂腐的东京电力公司,却在此时装起了鸵鸟,竟然寄希望于核电站的发电机组能够自动恢复,结果白白浪费了这宝贵的8小时。

  可这不是日本人最后一次犯错。

  在核反应堆因为断电,而导致冷却水系统停摆造成内部温度不断升高即将爆炸后,东电由于心疼价值数亿美元的反应堆设备,竟拒绝引海水倒灌反应堆降温。

  结果便是反应堆发生爆炸,事情就此再无回旋余地,3级事故最终变成和切尔诺贝利一样的7级事故。

  但真正令人感到愤怒的是,直到核电站发生爆炸、可能造成严重的核污染风险时,日本东电仍不有所行动,一直对外界隐瞒真实信息,直到剩余反应堆也面临全部爆炸的情况下,才被迫将真相告诉世人。

  面对东电惹出的滔天大祸,日本政府也表现得极为不负责任,不仅后续救灾行动迟缓,对于如何处理核电站爆炸后不断产生的核污水也始终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

  最终,在拖了十余年后,被核电站善后工作搞得焦头烂额的日本政府,最终选择破罐子破摔,宣布将直接启动核污水排海行动,让全世界,尤其是中韩等邻国为其错误买单。

  日本人“知小礼而无大义”的民族性格,在这次事故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的反击

  日本政府不负责任的行为,很快招致了中韩等邻国的强烈反对。

  为了切实解决问题,我国多次主动寻求与日本政府的协商,但此时的日本人,仗着有美国在背后为其撑腰,便对我国的合理诉求视若无睹。

  在多次抗议和交涉无效后,我国政府也只好亮出了反制手段:那便是禁止进口一切产自日本的水产品。

  面对中国的反击,日本虽态度激烈地表达抗议,但日本政府却并不着急,因为他们自信即便失去了中国市场,日本的水产品仍然销往其他国家弥补损失。

  可这一次,日本政府的算盘打空了。

  尽管在中国发布禁令后,日本方面便积极开拓其他销售渠道,但一方面中国的消费市场体量短时间内很难找到替代者。

  另一方面被日本寄予厚望的美欧等国家虽然未像中国这样全面封禁日本水产品,但出于对核污染的忌惮,其从政府到民众,都对日本的水产品热情不高。

  这就直接导致了日本水产品出口的断崖式下滑。

  在中国发布禁令之前,日本2023年上半年的水产品出口同比增长7.2%,但到了年末,其出口额反而比2022年下降了0.8%。

  到了今年,日本水产品的出口额已经相较于2023年同时期,暴跌了19.2%,我国制裁禁令取得的效果不言而喻。

  尽管日本出口水产品的总产值不过数十亿美元,其规模对于日本经济影响有限。

  但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其虽产值不高,但覆盖牵涉的利益人群却极广。

  尤其是日本农协会在日本国内影响力极大,是任何政客都不可忽视的重要票仓。

  因而在选票的压力下,日本政府在过去一年间一直试图与中国讲和。

  对于日本愿意重回谈判桌的态度,我国很满意,但始终放不下架子的日本政府,却对我国提出的前往日本进行“独立检测”的要求,以“侵害了日本领土主权”的理由予以拒绝,这导致了中日之间的多次谈判都最终流产。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日本政府面临来自农协会的压力越来越大,以及为了缓和日趋紧张的中日关系,日本政府在万般不愿的情况下最终松口,同意了我方一直要求的“独立检测权”。

  在成功迫使日本做出让步后,我国也给予了一定的回应,释放了愿意有条件解禁日本水产的态度。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并未完全松口,按照官方文件的描述,我国只会在“检测合格”后,才会考虑逐步恢复日本水产品的进口。

  换言之,是否解除对日水产品的禁令,对日水产品的进口恢复多少,都由中国说了算,主动权仍然掌握在我们手中。

  日本的失算

  不管怎么说,随着中日就福岛核废水处理问题达成新的共识,日本水产品终于看到了重返中国市场的曙光,但这一次,日本人的美梦恐怕要失算了。

  因为,在日本水产被禁止进入中国的这一年间,中国的水产进口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日本水产被踢出中国市场后,其留下的上百亿人民币的市场份额,迅速被其他国家所填补,其中甚至包括英国、北欧等欧美阵营国家。

  通过亚欧班列的冷链运输,来自英国、西欧和北欧的水产品被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英国人的鳕鱼、北欧的鳗鱼、章鱼、帝王蟹纷纷进入中国人的餐桌。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地区的水产品,在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下,开始在中国水产进口市场中站稳脚跟。

  其一,是东南亚国家。

  无论是毗邻南海的越南、泰国和柬埔寨等半岛临海国家,还是印尼、马来西亚等坐落在大洋中的岛国,都有着丰富的水产资源。

  而在近些年,这些地处东南亚的东盟国家已经愈发成为我国“一带一路”上的重点经营国家。

  尤其是他们数亿人的巨大潜在消费市场,更是我国在“新冷战”中,用以替代欧美市场、应对欧美硬脱钩的关键所在。

  因此,在剔除日本水产后,我国有意识地将部分市场份额分配给了东南亚国家,用以加深双方的经济联系与共同利益。

  其二,则是俄罗斯。

  俄罗斯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便遭到了欧美阵营的彻底封锁与孤立,国内经济与政局面临崩盘的危险。

  可我国显然不会在此时坐视俄罗斯倒下。

  俄罗斯的存在,可以很大程度上吸引北约的火力,为我国分担压力、争取更多的发展时间,因而我国不仅没有迫于欧美的压力断绝与俄罗斯的经济往来,反而加大了俄罗斯的经济合作,从俄罗斯进口的各类产品、资源总额也节节攀升,水产品便是其中之一。

  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兼具北冰洋和太平洋之利,又坐拥远洋渔业开发的便利,因而也是个水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

  在中俄加深经济合作后,俄罗斯的水产公司便借着这股东风和日本水产退出的契机,大举进入中国,并迅速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

  据统计,如今在华的俄罗斯水产企业已经突破一千家,面对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新竞争对手,在中国民众对于日本水产品核污染担忧仍未消退的情况下,日本水产品即便进入中国,也恐怕很难像他们预计的那样,迅速恢复市场份额。

  结语

  中日就福岛核污水处理问题达成共识,从大方向讲,仍是一件对双方有益的好事,但过去一年的耽搁和日本执意核污水排海造成的信任危机,恐将成为日本水产品重返中国市场的重大阻碍。

  参考文献

  新华网《中日双方就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问题达成共识》

  观察者网《俄媒称俄罗斯螃蟹对华出口大幅增长,离不开这几点》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水产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