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人类获取优质蛋白的“蓝色粮仓”,水产种业创新则是“蓝色粮仓”保障体系的基础与核心,对海水养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近日,记者走访了多家水产苗种繁育和养殖企业,了解我市鱼苗种苗企业发展情况。
我市养殖产业历史悠久,目前已建成一批以海水优质鱼、对虾等为主的具有阳江优势的水产养殖基地。据了解,2022年,我市水产品总产量达119.10万吨,其中海水养殖多达78.51万吨。至2022年,我市海水鱼苗年产量超15亿尾,目前已经成功创建了5家省级良种场,全市养殖产业集约化、基地化程度得到较大提高。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亲鱼一鱼卵一鱼苗一成品鱼”的循环生产链,突破看天气吃饭的瓶颈,走出了一条工厂化、标准化的新路子。
阳西县金源海洋生物科研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朝:我们公司在不断地创新,用传统的养殖做到高质量的发展,为了种业能满足市场,我们会做到在可控的情况下产出鱼卵,保障种业(发展)和农户的效益,所以我们公司已经制定了标准化(生产模式),这个企业的标准也经过行业的认可。
我市各个水产苗种繁育和养殖企业通过不断研究、学习水产品原种良种技术,加大对先进养殖模式、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应用,让更多水产养殖户享受到标准化带来的良好效益的同时,助推阳西鱼苗远销国内外市场,形成市场竞争的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
阳西梁氏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 梁志发:公司现有水产种苗工厂化生产基地一个,育苗水体达1500立方米,同时拥有亲鱼繁育车间800平方米及完善的生产一体化设施。公司牵头组建了阳西县源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通过示范、引导、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养殖。
阳西县金源海洋生物科研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朝:现在公司带动就业人员30多个,但是在我们这个行业带动了6000多人。我们公司的鱼卵培育出鱼苗去供应的话,主要在沿海一带,还有出口越南、马来西亚等地。
规模化、工厂化、标准化的发展模式,也正在推动我市水产种业迈向新台阶,对促进我市种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国家打赢种业翻身仗”具有重要意义。
文字:李茵
摄像:冯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