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 刘金震10月30日,青岛科技大学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共建青岛科技大学海洋学院签约暨揭牌仪式举行,由此,青岛科技大学整合涉海专业正式成立全新的海洋学院,与黄海水产研究所在四大方面开展合作,合作培养本科、硕士、博士涉海专业人才。整合涉海学科设全新海洋学院合作共建青科大海洋学院签约暨揭牌仪式,30日上午在青岛科技大学正式举行,由此,青岛科技大学迎来一个整合涉海学科的全新的海洋学院。记者从青岛科技大学了解到,作为一所特色鲜明的知名驻青高校,青科大多年来也以一颗向海之心,全力打造相关专业助力海洋经济。2016年10月获批成为海洋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2017年4月正式揭牌,并取得了不俗的科研成果。此次新建的青岛科技大学海洋学院,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合作,是在原有的海洋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基础上,全面整合大数据、海洋生物、海洋化学、船舶工程等涉海专业而建立的。通过集中优势资源、强强联合,进一步做大做强海洋学科,打造高水平、研究教学型的海洋学院,努力成为我国科教融合的新典范,引领海洋科技前沿的风向标。“双方因海结缘,深入融合,将在培养涉海专业人才,创新研究与学术交流,共享教学科研资源和研究成果,搭建政产学研融合服务平台等方面开展合作。”记者从青岛科技大学了解到,这也是学校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过程中着眼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积极开拓进取的一项重要成果。双方将探索本科四年分段培养记者从青岛科技大学了解到,学校将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在四大方面开展合作。一是合作培养涉海专业人才,以青科大现有的涉海学科专业为基础共建“一流本科”。探索本科四年双方分段培养“科大3+所1”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推动本科生培养水平居全国涉海高校前列。合作开展研究生教育。实行“双导师制”,硕士研究生采取双方分段培养“1+X”模式,博士研究生采取双方分段培养“0.5+X”模式。二是合作开展创新研究与学术交流。双方共建科研工作协调小组,根据双方学科优势,相互支持对方申报、承担各级各类研究项目并就合作研究的成果共同申报科研奖励。双方优先接收对方的开放课题申请。同时,双方将共享教学、科研平台资源和合作研究成果,相互开放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基地、工程技术中心等;共享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并为开展联合研究工作提供相应的便利条件。双方科研人员共同完成的科研成果及转化收益由双方共享。另外,共享政产学研融合服务平台。双方科研人员聚焦海洋领域,力求在重大关键领域和重大技术需求方面实现科研创新和重大成果转化。依托青岛科技大学的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主动面向海洋经济主战场,积极对接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加强协同创新、实施学科创业、构筑生态创赢,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科研成果孵化、加强科研管理服务,为鲜明的“政产学研融合”特色的“青科大模式”增添更多的海洋元素。同饮一湾水助海洋经济质量发展签约揭牌仪式后,双方进行了现场路演,展示在海洋领域的科研成果。青岛发起“海洋攻势”发展海洋经济,在海洋产业转型跨越,海洋港口提质增效,高水平对外开放,海洋科技创新引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滋养海洋文化根脉上打“六场硬仗”。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安涛说,青岛科技大学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共建青岛科技大学海洋学院,是实现海洋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成功实践和重大举措,必将进一步推动高层次海洋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山东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双方共建的青岛科技大学海洋学院是在国家大力提倡新旧动能转换、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蓝色经济创新驱动的新形势下双方共谋发展的重要举措。”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金显仕表示,双方今后将“同饮一湾水,共干一件事”,紧紧围绕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和海洋攻势需求,坚持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双方科研教学的人才和实验平台等软硬件优势,努力培养涉海高端人才,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引领,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