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柏林大学教授Alan Reilly称,2018年欧洲水产品掺假问题凸显,缺乏管控的电子商务诱导商家欺诈消费者,企业为非法捕捞洗脱罪名,给政府制造监管麻烦。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
柏林大学教授Alan Reilly称,2018年欧洲水产品掺假问题凸显,缺乏管控的电子商务诱导商家欺诈消费者,企业为非法捕捞洗脱罪名,给政府制造监管麻烦。
作者/ Dan Gibson
编译/ 胡路怡
在马来西亚槟城举办的“全球海产品大会”上,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教授Alan Reilly发表关于海产品掺假问题的主题报告。他表示,2018年欧盟国家的海产品掺假问题尤为突出,掺假率远高于其他蛋白食品,甚至比酒精饮料还要严重。
引用欧盟委员会食品欺诈管理系统(AAC-FF)的数据,Reilly指出海产食品的掺假位列欧洲食品造假问题的榜首,鱼类加工链中发现的造假问题中,93%归类为处理方法未经批准、标签贴错以及产品被替换、稀释、或违规添加。
他还点名,在欧洲电商市场逐步兴起的背景之下,海产品掺假问题愈演愈烈。“电子商务市场没有严格的管控手段,成为了促进食品欺诈,甚至诱导商业犯罪的‘高速公路’。”
他指出,将养殖鱼类错误标记为野生捕捞,可让价格大幅上涨,引诱商家去欺骗消费者。使用危险添加剂(如一氧化碳)处理水产养殖鱼类的案例也在不断增多。
一些企业游走在法律边缘,通过洗脱罪名的方式将非法捕捞的鱼类合法化,给多国政府的管理带来很大挑战。Reilly估计,全球每年非法捕捞合法化的渔业产值在100-250亿美元之间。(
本文转自【
UCN国际海产资讯】。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
【关键字】:水产品掺假欧洲水产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