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友奇(左)在敬老院里给老人修剪手指甲。记者潘思荣 “老黄又来看我们了,你们都出来坐一坐。”8月28日上午,澄潭江镇敬老院,91岁的王秀华老人招呼着敬老院里其他的老人。 来看望他们的是“老朋友”黄友奇和他的朋友们。今年51岁的黄友奇是圭斋路菜市场的一家水产店的老板,2003年,他通过水滴筹开始帮助别人,从此一直坚持。如今的他,不但助贫、助学、助残,还经常去慰问孤寡老人。17年来,他累计捐款、献爱心花费超过20万元。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潘思荣 带着修脚师傅到敬老院帮助老人 这一次来看望敬老院里的老人时,黄友奇还请来了一名修脚师傅。此前,他的母亲患上了甲沟炎,痛到不能走路,又不能自己修剪脚趾甲,直到去修脚店修剪了脚趾甲后才缓解了疼痛。“老人们弯腰不容易,敬老院里的老人只怕也有这样的需求。”黄友奇说。 8月28日上午,黄友奇带着修脚师傅驱车来到澄潭江镇敬老院,给老人们送来了香蕉、西瓜、糕点等。紧接着,老人们一个个打水泡脚,坐成一排等待修脚师傅修脚,黄友奇则拿着剪刀给老人们剪手指甲。 “脚趾甲很长了,自己剪不了。”72岁的陶长国身患痛风,也无法弯腰,平时要剪趾甲只能请护理员帮忙,趁着有专业的修脚师傅来了,他也享受了一次专业的修脚服务。 敬老院的护理员张雪萍说,黄友奇总是隔段时间就送点物资过来,“是一个很有善心的人”。她表示,希望多一点像黄友奇这样有爱心的人。 这么多年来,黄友奇去过浏阳的许多敬老院。第一次是在2003年,当时,他因为做生意,手头日渐宽裕。有一次,他从电视里看到有些老人家孤苦无依,就有了想要帮助他们的念头。“第一次去的是洞阳敬老院。”黄友奇说,那次,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敬老院呆了一整天。 在他的带动下,全家都热心公益 “我也穷过、苦过,所以更懂感恩与回报。”黄友奇说,他干过苦力、当过搬运工。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穷到揭不开锅。后来,他四处打工,有了积蓄后做起了生意,家境才慢慢好了起来。因多年行善,今年7月,在“大爱澄潭幸福大圣”活动的评选中,他被授予“我身边的好人”荣誉称号。 几年前,家住枨冲镇新南桥村的贺承林因父亲患尿毒症,治疗需要一大笔资金而在“水滴筹”上发起了求助。看到筹款链接后,黄友奇和朋友一起筹了8万元爱心款送到贺承林家。贺承林的父亲去世后,黄友奇又在贺承林上大学时送去了3000元和一台笔记本电脑,还每个月都给贺承林寄去生活费。如今,两人一直有联系,逢年过节,贺承林都会上门来拜访问候黄友奇。 为了更全面地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黄友奇还加入了一个自发组建的志愿者队伍。去贫困残疾人家里送资金、自掏腰包买下贫困户种的红薯……这样的事情他做了许多。“从2003年到现在,花了应该有20万元以上。”黄友奇说,许多帮助过的人他现在都有联系,看到他们过得好,他就觉得很欣慰。 在黄友奇的带动下,他的妻子、女儿、女婿、儿子都开始做起了公益,黄友奇的妻子彭玉兰经常和他一起去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希望能带动更多人参与公益事业,帮助更多的人。”彭玉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