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水产养殖产量增长,一味追究高密度放养,提高产量和效益的措施对养殖环境污染。尤其是池塘底部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严重破坏池塘原有的生态平衡,养殖水的环境恶化,一旦超过养殖对象的适应范围,鱼虾蟹则会处于应激状态,降低了它们的正常的生理功能,表现为厌食,体弱,致病,甚至死亡。
对于水产养殖来说,万恶之源都在池底,底质不好错在溶氧。很多养殖户反映,池塘改完底,没几天鱼虾又出现一系列问题,细菌感染,有害物质超标。才发现还是池底有问题。
从多年养殖经验来看底质差的罪魁祸首其实就是溶氧。
一、首先,底质恶化的危害:
1、水体有毒物质增加
在淤泥较多的池塘中,有机物质也会分解产生大量的中间产物。如氨氨、硫化氢、亚硝酸盐等,这些物质大多对鱼虾蟹有着很大的毒性作用,轻则会影响鱼虾蟹的生长,重则引起中毒和泛塘。
2、水体有害菌大量繁殖
有害细菌大量繁殖,养殖动物机体抗病能力减弱,发生病理变化而发病。
水产养殖与陆地养殖不一样,没办法在养殖过程中直观的观察到水底有什么问题。只能通过检测一些指标间接反映水体的问题。其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也是水生动物的必要生存条件之一,溶解氧是水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二、溶解氧的来源与消耗
1、溶解氧主要的来源:
藻类等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占80-90%,空气中氧分子溶解占7%左右,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少量增氧。
2、溶解氧的消耗:
水中浮游生物包括浮游动植物和细菌等的呼吸耗氧、底质耗氧即底部生物的呼吸和有机质的分解耗氧、鱼虾蟹等水生动物耗氧以及氧分子逸出水面耗氧,前两项占80-90%,养殖对象的呼吸占约5-15%,逸入空气约占1.5%。
三、那么,如何判断池塘缺氧呢?
1、鱼虾摄食活动异常,摄食强度减弱,甚至不吃食。
2、黎明前到巡塘,发现浮头现象,发出响声。
若鱼虾立即沉入水中,不浮出水面,表明水体轻度缺氧。
若鱼虾沉下水后很快又浮上来,表明塘中度缺氧。
若浮头的鱼虾不愿沉下去,表明已严重缺氧,要立即采取措施。
四、针对底质恶化,缺氧导致改底效果差的问题可以从这几方面解决:
1、选择良好的改底产品。
2、培养良好藻相。
3、保证充足的溶氧。
塘口有增氧设备的开启增氧设备,没有的可以泼洒增氧剂,稳定水体溶氧,确保鱼虾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