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市水产店装修 挖出三门清代大炮
或铸造于鸦片战争前后,已收藏至胡里山炮台
水产店已装修完毕,图中人员所在处即为火炮发现处。(记者 柯恺筠 摄)
●发现地点:洪本部街一水产店地下约1.3米深处
●形制大小:两门长约152厘米,口径约22厘米,最大尾径约28厘米;另外一门长约112厘米,口径约15厘米,最大尾径约20厘米
●火炮铸造于何时?
或为清道光或咸丰年间铸造,距今至少160年
●为何在这里出现?
八市附近或曾建有防御工事,环岛路沿线曾有诸多防御炮台
厦门日报讯(记者 罗子泓 柯恺筠 程午鹏 实习生 张昊洋 通讯员 思公政)八市一水产店装修,工人挖着挖着,竟发现两枚“炮弹”!店主匆忙报警后,不仅派出所民警、专业排爆民警赶到现场,就连博物馆的专家也来了。
这竟是一场文物发现之旅——经专业人员鉴定,两枚“炮弹”实为清代火炮。发掘清理过程中,他们又在两门火炮的下方发现了第三门。
火炮为啥藏身农贸市场?它们将何去何从,又有什么样的保护利用价值?昨日,记者走访三门火炮的发现地及“栖身处”——胡里山炮台,并请专家做相关解读。
发现
水产店挖过滤池
挖到形似“炮弹”的硬物
火炮被发现的位置,地处八市洪本部街的水产店内。
店主蔡先生回忆,7月14日中午11点,工人正在水产店内挖两个过滤池。“挖到1.3米深时,看到两个硬物。起初以为是石头,再看觉得是水管,再挖深一些,形状清晰了,才意识到可能是炮弹。”他说。
由于继续下挖可能有“爆炸”风险,工人们立即停工,报警求助。随后,鹭江派出所民警、专业排爆民警等赶到现场。经鉴定,硬物不是炮弹且没有爆炸的危险。据派出所民警介绍,硬物外表锈迹斑斑,还沾着很多泥土,长度在1.2米至1.5米,单个的重量约150公斤。确定没有爆炸的风险后,思明公安分局治安大队民警当即向相关部门通报了该情况。
很快,博物馆专家等陆续前来。在这一过程中,蔡先生得知:眼前的东西是清朝的火炮,“年龄”预计超过160岁;而店面所处的位置,当时还曾是海防前线。“难怪,挖过滤池的时候,地下都是沙子。”蔡先生说。
蔡先生透露,自己在八市开店22年了,此番发现火炮的店面是他于今年7月租下的,上一任租户开的是理发店。“事发当天,周边大部分邻居都以为我们挖到了金子,知道是火炮的并不多。”蔡先生说,为了不影响开店进度,他们并未声张,周边的店家也因此颇有议论。
处置
将申请文物定级
并进行修复和保护
火炮不止两门。参与现场勘探挖掘的厦门市博物馆副研究员逯鹏告诉记者,相关研究人员又在两门火炮的下方发现了第三门。经测量,三门火炮中有两门规格相仿,它们长约152厘米,口径约22厘米,最大尾径约28厘米。另一门则略小些,长约112厘米,口径约15厘米,最大尾径约20厘米。
“火炮太重了,4个人都抬不起来。”蔡先生说。最终,三门火炮是在博物馆工作人员指导下,由水产店工作人员和施工人员合力抬离土坑的。
从蔡先生提供的视频中可以看到,火炮被粗绳绑在扁担上,由5名男子肩挑扁担抬起。“一,二,三……”视频中,有人喊号子,统一发力,每移动一小步,就要停下调整。
目前,三门火炮已在胡里山炮台的明清火炮展示区“安家”。记者昨日在胡里山炮台看到,相较于周围其他火炮来说,这三门火炮呈现明显的土色、腐蚀情况也比较严重。胡里山炮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后续,他们会为三门火炮申请文物定级,届时,会有专业人员进行修复和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