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春天的鲜味可不只有腌笃鲜!
鲜嫩的刀鱼
肥美的螺蛳
丰腴的蚌肉
……
这些水产铺上的时鲜货
让你的餐桌“鲜”上几个月
刀鱼
“三月天,刀鱼鲜”。今年受气候等因素影响,二月初就能尝到春季第一鲜——刀鱼。这两天,海刀和浙江刀鱼抢鲜上市,不仅产量明显上升,而且价格仅为往年同期的一半左右。
刀鱼以“鲜”著称,一方面得益于其天然肉质,另一方面得益于其骨刺细密,不得不慢食,在细嚼慢咽中反而升华了它的鲜美。
如何选择优质的刀鱼?首先要色泽光亮,弹性好;其次眼睛要饱满,不能下陷。
刀鱼有非常接地气的平民食法——刀鱼馄饨和刀鱼面。刀鱼面是将刀鱼敲打捣碎,将刺捣烂后与老母鸡一同熬成鲜美的汤底,一碗光面集中了其最多的精华。刀鱼馄饨优选鲜刀鱼去骨,肉鱼馅手工刀剁,剁至细软的鱼茸搭配清新水嫩的荠菜包成馄饨,清清爽爽。
螺蛳
螺蛳中含有蛋白质、钙、磷、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价廉物美的食物。
春节过后,在河底蛰伏了许久的螺蛳从泥里钻了出来,肉质肥嫩。清明节前的螺蛳无论口感还是营养都是上佳,最适合食用。
挑选螺蛳并不是个头越大越好,大反而可能肉质不鲜嫩哦!只需挑选青色的、皮薄的,个头中等的即可。
上海人对于螺蛳的钟爱,也体现在烹饪螺蛳的方式上。除了最常见的红烧做法,本地人还有盐焗螺蛳、韭菜炒螺蛳等尝试。
河蚌
“正月螺蛳,二月蚌。” 春天是食用河蚌的好时节,河中的蚌也由潜伏向活跃状态过渡,由于尚未张开壳觅食,这时的河蚌无一点泥腥味,用蚌肉烧汤、烧菜都是鲜嫩至极。老人们常说:“春天喝碗河蚌汤,夏天不生痱子不长疮”。
挑选河蚌,绝非个头越大越好。中等个头河蚌较为鲜嫩,不会过于肥腻。从外壳看,富有光泽,表面光滑的,外围带有青色的河蚌,较为新鲜。
买回河蚌后不要急于烹调,而是要放在清水里,放点盐,待其吐尽沙泥后再烹制。河蚌的做法有很多种,可以红烧,可以爆炒,还可以炖汤。河蚌烧豆腐、河蚌咸肉煲等,都是初春时节餐桌上最常见的美味。无论哪种做法,烹饪时都不用放很多盐,更不用放鸡精味精,以免失去河蚌的天然鲜味。